新出的游戏可以做风筝吗
创始人
2024-09-19 04:36:04
0

一、风筝线断了,孩子们是怎么做呢作文

第1篇:断了线的风筝

起风了,外面有人放风筝。我伏在窗前看着他们把风筝放上天空。思绪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永远收不回心神。风筝一旦断了线,会随着什么风飘荡到这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呢?会有人把它捡到吗?抑或是吹到了无人知晓的隐蔽角落,以至就这样孤单的搁在那里,落寞着它的一生?很羡慕那些放风筝的人,手中拽着一根线便放心地让风筝挣扎到蔚蓝的苍穹。风筝越飞越高,穿越层层飘逸的白云,越飞越小,小到只能靠心灵去感应它应该在哪个位置。当一头牵着风筝一头连着手心的细线突然绷断的时候,放风筝人是为风筝开始新的不受拘束的生活而感到幸福还是后悔自己不小心放飞了这一朵自己深深爱着的风筝?也许,风筝一直向往着有一天能独自飞向苍茫高远的蓝天,因为那里有他儿时的梦想。而放风筝人也很希望风筝去追寻它所想要的,但自己心中千千万万个舍不得。他怕它再次绷断而消失远走,他太爱自己的风筝了,爱到缺乏放飞它的勇气!也许,风筝也很希望自己能永远留在放风筝人的身边。但它始终抵挡不了深藏在心中的那份梦想。于是,一夜又一夜,放风筝人开始犹豫不决、徘徊进与退之间,作着最后的抉择……也许,放风筝人会选择放飞它离去。因为他知道,既然爱着风筝,就应该尊重它的梦想。爱,就应该让对方幸福。也许,放风筝人会选择留它在自己的身边。因为他担心风筝经受不住狂风甚至暴雨的来袭。他还不敢确定有没有人比自己更深爱这一朵风筝……如果你是这个放风筝人,你会怎样抉择?

--600字

第2篇:让青春像断了线的风筝

青春不像已听过的磁带,随时随地可以倒退重温。而它却是在我们成熟醒悟中静静走过。

你不觉得青春像断了线的风筝吗?起初,它可能有点无所适从,惊慌失措,随之,它开始慢慢适应,努力寻找着自己的幸福。就适同我们,幻想着自己置身于丛林之间,打开心情放松我们先前紧绷的神经,把所有的快乐包揽给自己,睁开眼睛,卧看天边的彩虹出现在雨过天晴,坚信最终的胜利将会属于自己。想到这里忍俊不禁,不过不是随便的那种,而是右嘴角微微往上提,那是自信的微笑。

虽然随风飘荡,但它还是努力的想要飞往成功的战点,于是,它开始试图抓住路途上的树枝,以托付终身,找到自己的幸福,就适同我们,有时候一点点的成功就让我们裹足不前,那不应该是我们,我们应该是永不停止的攀岩者,为自己远大的理想而不眠不休。

也许有一天,风将会停止,风筝将会落下,也许它们会因此而伤心自己没能达到目标。但它们不会遗憾,因为它们曾经有过奋斗,有过追求,已竭尽所能。失去的,只是机会。就适同我们,有的最后成功,有的最后失败,论失败者,他们一定要努力,但却不一定会成功;论成功者,他们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努力。

--450字

第3篇:我的风筝断了线

万紫千红的春天,到处鸟语花香。蔚蓝的天空下,碧绿的草地上,明媚的阳光充塞了整个人间。小草绿了,花儿红了,小鸟笑了,春天终于又回来了。

春风过处,花朵笑弯了腰,绿叶随风招摇,风筝乘风远眺。红的,绿的,填满了整个天空,似乎就要爬到白云上端去了。

风筝啊风筝,我的风筝飞到哪里去了呢?在这正值风筝飞天的旺季,你是否依然安稳飞翔?

风筝,我童年的梦,这个梦在我童年时候飞走了,至今它也没有飞回来,以后也不会回来了。

曾经,我是那样盼着,盼着有一天我也能够拥有属于我的风筝。不需要很结实,不需要很华丽,能飞就好。好几次,我在梦中看到了属于自己的风筝,好大,好美。。。。。。然而,梦毕竟是梦,始终要醒来的。但是当我醒来时,梦想成真了,我终于与了属于自己的风筝。那是哥哥自己编制的。稚嫩的心,笨拙的手,专注的眼睛,小心翼翼地编织着我的梦。那风筝的骨架,是他细细地从竹枝中削出来的;那风筝的羽翼,是他慢慢地从旧报纸上剪下来的;那粗淡的颜色,是他轻轻地在白纸上描上去的。一点一滴,都是他的心血。

我激动地把风筝送上天。我笑着,跳着,那激动澎湃的心情,久久还留着余味。风筝的一头,载着爱和梦,另一头则牵着我那激动愉快的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不需要亲手做风筝了。我们有钱了,足够买各色各样的风筝了。但这些风筝却不是我的风筝了,而我的哥哥也不再是我认识的哥哥了。

我们长大了。是的,都长大了,也都改变了。哥哥不会再为我做风筝了,他可以随便给我几元钱,让我自己去买。他懂得发脾气了,知道什么叫沉默了,学会什么是冷漠了,长得像个男子汉了,但却已经不是以前的哥哥了。我们之间仿佛隔着一层透明的膜,我们在同一个世界里被分隔在两个世界了。

偶尔在窗台上看见了天上的风筝,突然又想起了我童年时的风筝,想起我童年的梦。于是,我亲手做了一个风筝。哥哥看见了,冷冷地抛下这么一句:“干嘛自讨苦吃。”刹时,莫名的悲伤油然而生,一直涌到了我的心头,触动了我的灵魂。

我把风筝带到郊外,送它进入天空。儿时那中激动澎湃的心情突然消失了,我的心,出奇地平静,因为它被悲伤冻结了。

我静静地看着它,发现它原来并不是自由的。我跑,它才跟着我跑;我静静地站着,它也就只能静静的了。这样一来深刻的秘密为什么隔了十几年我才发现呢?我真是太笨了。

可是,等我发现时已经太迟了。它终究还是受不住束缚,经不住蓝天的诱惑的,它要飞走了,它挣脱了我的线,远远的飞走了。

是么?力量大了,就要飞走了么?也像我哥哥那样吗?他有了属于他的天空,也要振翅高飞了吗?我的风筝飞走了,线轴还留在我手上。我手头上的那一段线从高空上坠下来,悬在远处的高树上,另一段线则随风筝飞走了。这多像我对哥哥的牵挂啊,这牵挂的一半,悬在我心中,另一半则岁哥哥飞走了。

我的风筝啊,随你飞翔的那段线偶尔会想起另一端么?悬在高树上的那段线啊,你这样一直悬着不觉得累么?

我最终还是把线留下了,那悬着的线至今还在那悬着,它也只能那样悬着了。

--1200字

第4篇:断了线的风筝

蔚蓝的天空里,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在自由地翱翔,借着温柔的风,义无反顾地追求着自己的幸福。

没有美丽的前奏,没有优美的文字,没有矫情的语言,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一切都是冥冥中注定的,一切都是我们意想不到的,一切都发生得这么平静。我们的相遇是缘分,我们的相识是偶然,我们的相交是投机。在外人看来,我们真的很有默契,我们会不约而同说同一句话,我们会同时有同一个想法,我们会在同地做同一件事情。我们写的字很相似,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能正确分辨出我们的字迹。我们的感情很要好,从来不会因为小事而吵架,我们能互相理解,互相关心。

我们曾经形同陌路,我曾以为你很傲慢,虽然是同学,但我们像陌生人般,互不相干。那一天,老师把你调到我的座位背后,叫我们互相学习。从那一刻起,我才真正认识了你,其实你很友好,很善良,很有责任感。还记得我们一起表演的舞台剧吗?表演剧本那只是老师随便说说罢了,但是单纯的我们以为老师说真的,每天努力地排练。老师被我们的表演热情感动了,决定给我们一个表现的机会。正要表演的那一天,你却生病了,我们小组表演的同学都很担心,于是叫我打电话给你问候。你知道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一定要好好珍惜,就带病回校参加表演。终于我们的汗水换来了甜美的果实,我们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同,老师表扬了我们,并呼吁全体同学向你学习。你立刻向大家报以一个迷人的梨涡浅笑。

一次,我们在野外放风筝,看着美丽的风筝越飞越高,我们都笑了。风筝在蓝天的怀抱里飞翔,在白云的陪伴中遨游,在清风的吹动下飘舞。或许由于风太大了,又或许是我们没有用力把握,风筝的线断了,风筝摆脱了我们的控制。我只好呆呆地望着风筝飞走,你却微笑着对我说,风筝是属于天空的,它现在终于自由了,可以跟随着清风寻觅并追求自己的幸福了,也许这只风筝会找到它生命中另一半,到那时,你也会遇到的。我似信非信地点了点头。你又告诉我,你想做一个断了线的风筝,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其实你真的做到了,为了寻觅幸福,你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条崎岖的道路,你放弃了我们的情谊,头也不回地走了。我没有怪你,因为我熟悉你的脾性,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

我会在远方默默地为这只勇敢的风筝祈祷,祝愿它早日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在幸福的蓝天下快乐地飞翔。

--900字

第5篇:断了线的风筝

小时候,我是一个风筝,我的一切一切,都有父母的掌握之中,我没有选择!他们牵着我,但那时的我会感到无忧虑!即使偶尔的分开,心里还藏着那份依赖!

长大后的我,认为自己已经可以独立了,挣扎开了父母手中的线!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希望受到别人的约束!那是我青春期的表现!自认为是很豪放的感觉,偶尔会为朋友做出两肋插刀的事情,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感觉吧!

我要慢慢地长大,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我应该去勇敢地面对,但我还是经不起挫折的考验!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是毅力的考验,我想我会战胜它的!

成长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是人生中必经历的过程!

有时会因为一些事而难过地哭鼻子,

有时会因为一些事而喜悦地流眼泪!

人生尽是不如意,也有好的一面!

这是人生对我的考验,这也是我对人生的考验!

--350字

第6篇:风筝与线

从前有一只风筝,它十分的美丽。放到天上时,总能惹人注目,从而十分地讨小主人的欢心,大家都喜欢它身上那绚丽多彩的条纹,但却总忽略了那一团有些粘尘的线。

风筝虽漂亮,但随着人们大量的夸赞,它就越神气。它从来都瞧不起那一团人们不是很在意的线。有一天,它对线展开了一阵角逐。

“切,你这又脏又乱的线啊,你最好离我远一点,不要玷污了我美丽的形象,你给我滚得远远的。”

面对这么蛮横无理的风筝,它伤心极了,把心里的不满一次性的都爆发了出来,说:“你怎么可以这样,没有了我对你的支撑,你算什么,那时候你就只不过就是虚有其表,一点儿用也没有。你能够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舞,受人们的夸奖,又是谁在暗处默默地付出。呵(冷笑)!我曾经还羡慕你的美丽,现在想起来真是可笑。其实,你是多么的丑陋。”

“你……我……”,风筝说不出话来了。也许……也许它知道错了。它默默地低下了高傲的头。

线看见风筝涨红了脸,泪影婆娑,楚楚可怜的模样,心顿时软了下来。“风筝,你要记得谦虚是最美的,不可以因为自己的外貌,就瞧不起一切的事物。好了,你知道错了就好了。”

从此,风筝变了。变得不像从前那样目中无人了……

福州台江区十五中分校七年级戴钰冰

--600字

第7篇:断了线的泪珠

“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每当听到这首光良的童话。都会引起我的怅惘。

我虽年幼,却少了一份稚气,少了一份单纯,却因此多了一些同龄人所没有的感觉。

老师说,你这孩子太成熟了。

是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不会让自己受委屈,不会使自己吃亏,我已经学会了自我保护。这意味着成熟吗?

成熟的我,时常压抑着自己的心情。当别人因受了一丝委屈而落泪时。我不会象其他人一样,紧张的围上去。

我好羡慕人家,他们可以想哭就哭,哭完了就没事了。可我却做不到,因为我哭不出来。

心中好象一直压抑着什么,象一块沉石压着我,令人透不过气来。

打开好久以前买来的童话,一篇篇翻过去,发现里面的结局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不符合实际。

不错,这就是童话。一种感觉的到,却不存在的东西。

我想哭,可我不会告诉别人。因为那对于他们而言,是个天大的笑话。

猛然发现,自己已有了许多与大人们的相似之处。我为自己叹气,从中也体会到那种想哭却不能哭,或者是哭不出来的感觉。

在“童话”流行之时,我去看了这首歌的MV。是的,很感人。我也看见了许多人看完之后,偷偷地抹眼泪。当同学惊奇的问我:“你怎么不哭?”我只是尴尬的笑笑。

倒在床上,聆听雨声。

我飞快的跑向外面。淋着小雨,不知为何。这次的雨,特别的冰。而且很涩。回到家,照着镜子。发现镜中的我,满脸的泪痕。而且,当我再次看MV时,我再次哭泣。

属于我的,回来了。虽然在他人眼中。是那么的平凡,可对于我,却举足轻重。

--600字

第8篇:风筝累了

童年趣事即像沙滩上的贝壳,多的捡不完,又像绿草地上的小红花,点缀着金色的童年。有趣的事情嘛,很多,但是最让我无奈的,就是下面这件事……

一天早晨,一声声呼唤将我叫醒,急急忙忙跑到阳台往下一看,姐姐正在向我招手问我要不要和她一起去外面玩。在经得妈妈的允许后,我便乐颠颠地跟着表姐玩去了。姐姐带着我在大街小巷左拐右拐,来到了一个硕大的空地上。“看,这里空旷吧。”“要那么空旷干什么啊?”“等会儿就知道了。”说完,便不知从哪拿来一只风筝,哦,原来是放风筝啊。但是,我从来没放过风筝,怎么办呢?试着来吧。于是,我喊表姐帮我举起风筝,我呢,则抓住绳子拼了命地往前跑,但还是不行,姐姐沉不住气了,拼命地朝我喊:“哎哟,你真差劲啊。看来,你根本就不会嘛。唉,我来放给你看。”说完,拿起风筝,不一会儿,风筝就悠悠忽忽地飞了起来。“我来我来,我会了我会了!”“你可小心一点哦,它现在已经飞起来了,你了别让它再掉下来。”但是,我突然觉得手上沉沉的,我想:肯定是风筝不乐意被线牵着,好,那我就放它走吧。于是,年幼无知的我放开了手,风筝就这样在我眼前飞走了。姐姐急急忙忙跑来,说我是个小笨蛋,要放了风筝,风筝不就不见了吗……

如今,已经懂事了的我,想起这件事,还真觉得可笑呢。当然,我不会再做这些傻事,因为,我长大了。

六小四年级:高银汉

--600字

第9篇:天上的风筝

“天上的风筝哪去了,不见了,我自己遗失在哪了,我自己也不懂……”断了线的风筝无法控制自己,也不知道方向,也不会思考,在空中乱撞,很痛很痛……

习惯在纸上唱自己的歌,习惯在宁静的夜里看曾经飞逸的文字,也许,总不为人所理解,但还是一如既往地写着发酵的文字,不在乎别人的想法,也不在意刻意的要求,笔上的年华,思绪飞扬。很久才发现,自己竟不会流露出快乐的言语,不是因为难过,也不是她们说的自命清高,不是想太多,也不是想要太多,只是想写些心里想的东西罢了,莫明其妙的感觉,不知源于哪,只知道弹到筝乐就会流泪,也无法融入他们所谓的快乐,也许,太多愁善感了。喜欢沐浴在月光中,很难想到它的美,却喜欢那一份宁静,那一份感触动。才发现,得到太多,也总会失去,风筝也会停下来,因为每只风筝都会累,当自己停下来,却发现空中的风筝依然很多,飞得很高,或许,真的累了。

偶尔听到她们说压力太大了,但自由落体是感觉不到的,挑战自己的极限,却折断了翅膀,淡然,想要太多,却会失去太多,自己的天空自己描,喜欢轻描掸写原本也没有错。

好像停止了时间,对生活中的画面都很熟悉,不是胡思乱想,也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如果没有,不希望自己有这种特异功能,因为这样一瞬间的熟悉实在太累。

“天上的风筝哪去了,你知不知道……”在遗失的美好中,失落的风筝碰撞幸福的路……

--600字

第10篇:风筝

我抬头仰望天空,蔚蓝的,好空旷。可是,当我再一次睁开眼睛时,它以变得五彩斑斓,无数的风筝,迎着风儿,飞翔蓝天,让那寂寞的世界忽然变得热闹起来。到底是什么可以让风筝有勇气无所谓惧的往更高更远的地方飞去呢?是风的帮助,还是放风筝的人呢?

我忽然想到了她―母亲。我们就像那风筝,母亲就像那手握风筝线的人。我们可以像风筝那样走得很远很远,可是却永远走不出牵着线的,仰望着我们的母亲的心

当我们在低空跌落时,她总是拾起我们,小心翼翼的爱护着。或许,下一次的试飞我们仍会跌落,可是她知道只有飞向蓝天我们才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所以,她忍着心痛,又一次把我们扔上了天空。

当我们遇到风时,我们开始害怕,开始摇摆不定,她不会收线把我们从天空中放下来,而是沉着稳定的操控着线用期待让我们迎着风飞得更高。她知道放我们下来不是拯救而是伤害。只有在困难中活过来的孩子,才可以看见更美丽的天空。

可是,当我们飞得太高太远的时候,高得她快要看不见我们的时候,她还是担心起来,她怕我们太骄傲,容不下眼里那比我们低矮的风筝;她怕风筝线被吹断,她保护不了我们;怕我们跌落,摔得粉身碎骨,再也爬不起来。于是她一次次的紧拽着线,提醒着我们……她放飞的是她一生的希望。

可是,她永远也不会放弃,她的一生都握紧了那根线,我们在线的那头,母亲的在线的这头,母亲的爱就是这根线在空中延续,直到永远…

--600字

第11篇:风筝

美丽的风筝给我的童年写出一首童谣;绚烂的风筝给我少年谱出一首诗歌。在湛蓝的天空下,柔和的白云中,温暖的大地上,载着希望和梦想的风障,正逆着风在飞……

“看啊,好多风筝啊!”走在上学路上的我忽听有人喊道。我抬起头,一群“自由”的风筝飞在风中,他们嬉戏着,比赛谁飞得更高,可他们哪知道,一根不知善恶的线正牵动着他们。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

在这个季节,我也玩风筝,多半就是三五天就牺牲了。有一次,一朋友恶作剧,把我辛辛苦苦放上天的风筝的线给剪短了。我当时的一切想法都只是恨他为什么剪断我的风筝线,太过分了。

可现在,我把风筝放上天是,不过一会儿,我会刻意去剪断线,我已经欣赏够他的舞姿了,接下来,放飞它,让它完全自由,飞向更广阔的天空。每次这样做后,我总会看着它越飘越远,直到消失在我的视野里,我才肯带着疑问离开。

那天,我刚刚放飞风筝,在我擦拭眼睛的一刹那,只见一个风筝的残骸往下落。我开始恐慌,又见几只鸟飞了过去,这一切肯定是他们造成的。风筝不见了,它消失了,落在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结束了它“生命”的征程,完美的句号以变得面目全非。我会像风筝那样吗?

尽管我不想,现实是不会因我而改变的,虽然后果会有差异,但其刺激是相同的。就在风筝被鸟儿结束征程的时候,风筝会想些什么呢?或许那时它还沉醉在放飞的喜悦之中,只是一刹那,就是一刹那,它被它的梦给侵蚀了。我曾有无数这样的一刹那,却没有一个像风筝那般有意义。

--600字

第12篇:风筝

钟表从未停止过行进的脚步。时间如同握在手中的流沙般逐渐流逝,于是象征着悲伤孤寂的秋天在这片土地暂时驻足。

我们缓缓的在公园中漫步,谁也没有说话。

“你快一点呀!”女孩子清脆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寂静,抬眼望去,却似乎被阳光晃了双眼。

扎着马尾的女孩笑得灿烂,手上拿着一只淡蓝色的风筝,一位年轻的姐姐微笑着回答,“知道了知道了,现在还早着呢。”

我一向对费体力的游戏没有好感,但看到她们后却突然渴望着跑一跑,放一下风筝。

左顾右盼想买只风筝时她扯扯我的衣角,神色很是淡然,“风筝那边有卖。”我装作没看到她瞳孔深处的一抹兴奋。

大约是12点多,吃过午饭后我们开始放风筝。

她抓着风筝站在我身后,我开始向低处跑。她放手了。风筝被牵上蓝底白边的天空,似一抹风景。

下午时风变得很大,我紧紧的扯着风筝线,觉得自己似乎都要被带到什么地方了,手心被勒得生疼,于是万分后悔自己那时挑选的是很大的风筝。

“喂——过来帮我!”她急急忙忙从地上爬起。

那种快要离开地面的感觉很奇怪,有点害怕又有点期盼,觉得自己已经踏上白云在空中游荡。

但是现实和幻想终归是有出入的,那只粉红色的、蝴蝶样的风筝与我们之间的联系——风筝线——就这么断了。

然后,似乎是心照不宣的,我们扔下风筝线逆风奔跑,我们大笑着踏上青草,我们爬上山坡幻想自己是小鸟。

挣脱了线的风筝逃不过坠落,如同蝴蝶飞不过沧海。但是为何不为这份短暂的自由去拼尽全力?

二、鲁迅 风筝 最后一段

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文章说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从手足之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要讨小兄弟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鲁迅看到外国的儿童教育主张,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愿儿童精神从此不受压制,从此能够健康成长。

从鲁迅的自省精神看,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鲁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思的问号。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并不认为正当,以为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

初读后,可以感知鲁迅先生不是天生的智者,他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观念有落后的一面。但是鲁迅先生可贵的是,一旦接受科学思想,是知错必改的,鲁迅先生充满自省精神。鲁迅又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

“精神虐杀的这一幕”说明什么呢?

“我”过去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作为兄长,严格管束弟弟,原是为弟弟有出息,现在反思起来,当年为落后观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径实在是“精神虐杀”的行为。从这一幕里,我们可以看出鲁迅童年时代长幼之间很不平等的封建秩序。“论长幼,论力气,他是敌不过我的”,可见作为兄长的粗暴行径是以暴力为基础的。鲁迅把自己写得很粗暴,字里行间深含自我谴责的意味。做弟弟的呢,兄长不许放就不敢放,只得偷偷做风筝,被兄长发现,惊惶失措,快要完工的风筝被兄长践踏,也毫无抗争的意思,除了绝望,没有一句抗辩的话。

鲁迅一旦接触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也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的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

“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的心因而不得轻松,只得沉重着,这又翻出一层意思。被虐杀者并不认为被虐杀,把兄长的行径视为合情合理,做风筝要偷着做,正说明自己也不认为游戏是“正当”的,一旦被兄长发现,自认该罚。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是尤其令人悲哀的。所以鲁迅只觉得这世界一片肃杀和寒威。

探究这篇散文,可以悟到这样一层道理,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惟有这样,才不至于干出逆情背理、愚昧落后的行为,而正当的行为也应该捍卫自己正当的权利。只有科学思想,才能照亮中国人的思想行为。

风筝》发表以后,它的抨击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锋芒灼然毕露,受到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当时有的文学青年说:“我所喜欢的是《野草》的《语丝》,是同传统思想,同黑暗势力,同虚伪绅士奋斗的《语丝》。”据方志敏的爱人缪敏说,方志敏青年时代热爱文学,对鲁迅的《呐喊》《彷徨》《野草》是“非常喜欢的”。由于包括《风筝》在内的鲁迅的散文诗杂文、随笔,思想新进,技巧高超,获得了广大的读者群,于是“《语丝》的销路,一期比一期好起来,由一千五百份,而二千份,而三千份,再后是五千八千,她的影响是很大的。”这话是不错的,30年代前期我国城乡不少中学校使用过赵景琛编的一套《初级中学混合国语教科书》,其第一册就选了这篇《风筝》,作为中学生学习写作白话文的楷范。

……

还要介绍的是,《风筝》也曾作为鲁迅的代表作品推荐给世界的读者。1936年9月,亦即鲁迅逝世前的一个月,纽约出版的《亚洲》杂志(英文版)刊出了美国进步记者斯诺与中国作家姚莘农翻译的《风筝》,正巧赶上鲁迅生前看到了,而1936年10月斯诺编译的一本《活的中国——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在伦敦乔治·哈拉普书局出版,里面收有鲁迅的《药》《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风筝》《离婚》,作者生前未及亲睹,则成为永远的遗憾了。

1950年莫斯科真理报出版社出了一本鲁迅的《短篇小说集》(俄文),都是选自《呐喊》《彷徨》,不知怎么一来把《风筝》也收进去了。1955年莫斯科儿童出版社出了一套中学生读物丛书,其中有一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风筝》也选在里面。看得出,这里把《风筝》跟鲁迅其他小说放在一起,是沿袭了斯诺的做法;这样分类是否正确,姑且勿论,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由此可以想见,《风筝》作为鲁迅的一篇杰作,受到中国读者、尤其是其他肤色的少年儿童的欢迎,是我们感到欣慰的。

风筝》思想内容面面观

1.从儿童教育角度去理解(陈根生)

正因为《风筝》发表后影响颇大,因而作品中那位施行“精神虐杀”的封建儿童教育的兄长,是不是作者自身呢?亦即作者写的是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呢?这个问题一直为人们很感兴趣。这样,鲁迅的亲属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孜孜请教的对象。鲁迅的三弟周建人解放前就写道:

鲁迅有时候会把一件事特别强调起来,……例如他所写的关于反对他的兄弟糊风筝的文章就是这样。实际上,他没有那么反对得厉害,他自己的确不放风筝,但并不严厉地反对别人放风筝。

几十年来,周建人同志数次回答此类询问,直到80年代他还给访问者明确作答:

我不记得有这回事。

但是,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同志却持不同的说法。她在谈话中是把《风筝》中的“我”与鲁迅、小兄弟与周建人当作同一个人来向人们介绍的。1956年的金色的秋天,北京市北海少年之家举行鲁迅纪念会,许广平同志应邀在会上向少年儿童们作报告说:

鲁迅长大后曾检讨自己对待兄弟有些太凶了。他还说过一件事:有一次,放学回家后他不知道弟弟(周建人)到哪里去了,后来看见他在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里糊风筝,他觉得这是件没出息的事,就把弟弟的风筝撕毁了,当他长大后觉得这样对弟弟是很不对的。曾对弟弟提起这件事,他弟弟说有这件事吗?我都记不得了。后来鲁迅伯伯就说,他不记得这件事使我更不好受。还说:自己做过的错事应该牢牢记住,并不是人家不记得就可以过去了。

许广平同志的讲话获得广泛的赞赏,不少鲁迅研究家写作鲁迅传记时都是认真使用《风筝》中所提供的材料的。

那么,周建人同志的话全错了吗?问题当然也不会这么简单。因为《风筝》里明明写过,早在当年小兄弟“他什么也不记得了”。但是,即使《风筝》写的是作者自身的经历,却也不等于鲁迅在执笔时对原材料没有取舍,没有突出,没有必要的渲染和强调,否则,恐怕就难以取得预期的艺术效果了。

而且,以上仅是就创作素材而言,重要的是对作品主题的认识。所喜鲁迅两位亲属都是一直从儿童教育角度来谈《风筝》的。周建老明确指出:“我想他所以这样写,主要是批判当时一些人对儿童的不正确的态度和教育方法。”在理解《风筝》主题为批判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和方法,提倡近代儿童教育的科学观念,这不就统一起来了吗?两位鲁迅亲属的话在精神实质上还有什么根本分歧存在吗?

(选自《鲁迅名篇问世之后》,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2.从批判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王崇志)

《风筝》叙写了“我”的一件往事及其带给“我”的一段思想感情的经历。作品中的“我”向来不爱放风筝,并且不准自己的小兄弟放,有一次还粗暴地毁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这一件当时毫不在意的小事,时隔二十年,突然出现在记忆中,竟如此剧烈地啃噬着自己的心,以至渴望得到补救,却已经无济于事,只是平添了心头的沉重,而且此后每忆及此,就感到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读过之后,我们不禁为小兄弟的不幸遭遇,为“我”的补过不及的悔恨,深深太息,同时觉得需要思索一些什么问题。

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他的正常的天性,他的合理的愿望,只是因为有悖于大人们的“信条”,就不能发展,就得不到实现,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使人痛切地感到其中包含着某种具有悲剧意味的东西。被糟践的虽然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本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是怎么造成的?这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把事情的原因归结为“我”的性格的“老成持重”。作者说过,我们的一举一动,虽似自己作主,其实多受死鬼牵制,指出了传统的旧思想、旧观念对人们的影响和毒害。放风筝,这本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我”却把它看作是“没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而且强加于人,对小兄弟横加限制,以至因为“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而破坏了小兄弟辛辛苦苦做好的风筝,“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如此无情的践踏,“我”是毫不顾忌地做了。小兄弟受了这样无理的对待,也只能逆来顺受。因为“论长幼”,“我”是兄长,自以为拥有无限的权力。从“我”对风筝的态度和破坏风筝的粗暴行为,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我”的精神上和心理上某种鲜明的印记——被扼杀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思想和老幼尊卑的陈腐观念打下的烙印。应该说,“我”的所作所为,既是个性化的,同时也具有时代的特点,这就使这一场关于风筝的纠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这个风筝事件不一定是作者经历中曾有的实事,但却是当时社会里会有的实情。封建思想有形无形地摧残着我们一辈一辈的人。类似《风筝》中这样的日常生活“小事”,在旧社会里是时时发生、处处存在着的,可是往往被人们忽略,甚至被视为理所当然,就像作品中未曾觉悟之前的“我”那样。作品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仅表现了“我”的个人的悔恨,其中也包含着作者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作者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索,从生活中捕捉了这一素材,经过概括,加以铺陈,把它艺术地再现了出来,表示了对封建的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否定和深恶痛绝,并启发人们思考,从而有所觉悟。因此,这篇作品很有教育意义。即使在今天,封建主义的思想残余,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还远远没有肃清,我们仍然可以从作品中得到极大的思想教益。

(《读〈风筝〉》,《〈野草〉赏析》,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从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王瑶)

鲁迅曾说:“我的的确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又说:“我知道我自己,我解剖自己并不比解剖别人留情面。”我们读过许多鲁迅的精辟的解剖别人的文章,而像《呐喊》中的《一件小事》和《野草》中的《风筝》那种带有深刻的自我批判性质的文字,同样给人们以难以磨灭的印象;就因为从这种文章中我们更容易体会到一个革命者的勇于正视自己缺点的高尚品质。正如鲁迅自己所说:“然而革命者决不怕批判自己,他知道得很清楚,他们敢于明言。”鲁迅向来是十分憎恶“瞒”与“骗”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鲁迅之所以那么深刻的批判阿Q精神,也正是要启示人们勇于洗涤自己的灵魂,走向改革的道路。以《风筝》为例,作者在叙述20年前儿时的一段生活时,心情沉重地感到当时对小兄弟做了一件错事,于是充满内疚地抒写自己的心绪,而“心也仿佛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当然,《风筝》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而且作者的思绪已经非常明确,因之它的内容并不难于理解。

(摘自《论野草》,《鲁迅作品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4.从亲情角度去理解(康锦屏)

善于反省和自责,是前进的有希望的人所具有的一种内心情操和美德。鲁迅就是一生躬身实践“解剖自己并不比解剖别人留情面”的人。因为他认识到:“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随感录》)《风筝》就是一篇用充满诗意的笔调,形象地再现了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品格与情怀的优美散文,它吹奏出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这一天是中国旧历的正月初一。此时,鲁迅居住的北京,“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出现于远处天空中一二风筝的浮动,使“我”似乎看到“久经诀别的故乡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在这天空中荡漾了”,由此在“我”与读者的面前展示出了故乡风筝时节春光明媚的图画:天空,抬眼看见的是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耳边听见的是沙沙的风轮声;地上,杨柳已经吐芽,山桃也多吐蕾,这早春二月的景象正和天上的点缀相照应。作者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往事回忆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作品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既是以小兄弟为代表的儿童们天真无瑕的心灵美的映衬,又是“我”感于事,触于景,引动自责反思之情的触媒。作者对故乡二月风筝季节佳境的诗一般的描绘和着意渲染,既是作者追求美的激情的一种表现,又是小兄弟追求美的激情的一种反映,从而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心灵美的颂歌。

这支人情美的颂歌荡漾在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态的描写里,荡漾在小兄弟因风筝被“我”毁坏的“惊惶”、“绝望”的痛苦里,荡漾在小兄弟“全然忘却,毫不怨恨”的心灵里。

这支人情美的颂歌也回响在“我”“不爱”放风筝,“嫌恶”风筝,“不许”放风筝,因而鄙夷小兄弟“最”喜欢风筝的笑声中;回响在“我”蛮横毁坏小兄弟“苦心孤诣”而“偷做”的风筝,并“傲然”离去的神态中,和认为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的偏见中,回响在“我”急于“补过”而终于无可补救的“无可把握的悲哀”中。

心曲荡漾的几段文字,都是泼墨般的至情文字,抒发得真切动人。作品首先生动地描写了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他没有风筝,就眼巴巴“呆看”着人家的风筝在空中飘游而“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他时而为人家的风筝突然跌落下来而失声“惊呼”;他时而又为人家的风筝因“缠绕解开”而“高兴得跳跃……”多么美好的心灵,多么纯真的情感!作者把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如醉如痴,越能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越能使在严冬中生活而向往春天的“我”的心中掀起感情的波澜,从而痛感自己不准小兄弟放风筝,并把小兄弟喜欢入迷的表现视为“笑柄”,看作“可鄙”的思想与行为,是对一颗稚嫩的童心的严重摧残,由此而自责和反思,袒露出严于解剖自己的心灵美。作品接着写了一段“精神的虐杀”的文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两个呼之欲出的人物:秘密被发现后,“我”因为“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偷做风筝,便“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几笔就勾画出了颇带几分专制色彩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了“我”的盛怒和蛮横。小兄弟呢?他“很惊惶地站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后来绝望地站在小屋里”。一个追求美的心灵被扼杀而痛苦无告,一个戕害美的心灵由于病态的偏见与封建长幼尊卑的伦理的威力而“傲然”地“胜利”得意。两种心境的描写,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力,使人们的灵魂为之震颤。这样,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一新鲜科学气息一旦吸进“我”的中毒很深的心灵,就产生了“惩罚”感,就难忘那“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心就“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这种内疚与悔恨,无疑是时代新风吹拂的结果,无疑也是“我”抛弃旧我,追求新我的人情美的表现。作品往后描写“我”企望“补过”时,更加形象地抒写了两个美的情怀:由“不爱放风筝”,“嫌恶”风筝,反对小兄弟放风筝,毁坏风筝到“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我”抖掉了精神的枷锁,似乎恢复了儿童的天性,“嚷着,跑着,笑着”,在欢快的旋律中,极为简短的语句随着轻松的节奏跳跃着,好像重现了孩子们放风筝时活泼、欢乐的景象。但这只不过是一个反衬罢了,因为时过境迁,一切都无从追回了,结果只能加重“我”怅惘、悔恨的情感,这种追悔无及的心情是美的。特别是当“我”怀着一颗“沉重”的心去讨小兄弟的宽恕时,小兄弟却“全然忘却”在“我”看来是“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听着往事反而“惊异地笑着”:“有过这样的事么?”这段朴实无华的文字,展示了两个美的心灵:一个严于自责,恳求宽恕自己的过失;一个幼稚纯真,全然忘却别人的错处。多么美的高尚情操啊!我们的人际关系中能具有这样的人情美,社会岂不就净化了么!

我爱《风筝》深沉的思想力量,我更爱《风筝》中所体现的人的内心美好的感情,在肃杀的严冬中给人们心头以“故乡的春天”般的温暖!鲁迅用真挚动人的感情所谱写的这曲人情美的颂歌,会永远回荡在人们的心中。

(《一曲人情美的温馨的歌——读〈风筝〉》,《鲁迅名篇分类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版)

5.从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李国涛)

《风筝》写于1925年1月。但是鲁迅在1919年9月发表过一篇《我的兄弟》,写的完全是《风筝》里的故事。《我的兄弟》只有三百余字,像是《风筝》的提纲。

当然,《我的兄弟》是独立的一篇作品,它表达一种愧疚之情,说明压抑儿童游戏的本能是错误的,甚至是残酷的。《风筝》也写了这些,也表现了这种感情和这种思想。但是,《风筝》毕竟是一篇崭新的作品,它表达的内容就不仅仅是这些。《风筝》的开头和结尾都写着一个被压抑、被封锁住的春天。如果说《雪》是在冬日里寻春,那么《风筝》却是在春风里感到冬的肃杀。这仍然是一首关于春天和青春的诗,是鲁迅在继续“寻求那逝去的青春”。

《风筝》一开始先由北京的寂寞的春天、灰暗的春光写起。然后,便是故乡“春二月”的回忆,是“一片春日的温和”。风筝是故乡春日的象征,是美好青春的象征,它引导读者进入“久经逝去的春天”。

乔峰在《略讲关于鲁迅的事情》中曾经说到,“鲁迅有的时候会把一件事特别强调起来,或者故意说着玩,例如他所写的关于反对他的兄弟糊风筝和放风筝的文章就是这样。实际上,他没有那么反对得厉害,他自己的确不放风筝,可是并不严厉地反对别人放风筝,这是写关于鲁迅的事情的作者应当知道的。”鲁迅自己在《朝花夕拾·小引》中也说,“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记忆会有不确,艺术也容许虚构,这是谁都知道的。《风筝》的艺术魅力是无法抗拒的,它把任何一位读者,不管年龄大小,都能带入童年童心之中,令你同作品中的小兄弟一同难过,一同希望。作品也使你同那位兄长一同感到惭愧、悲伤,令你的心也那样“很重很重地堕下去”。

《风筝》很热切地表现着对春天,对青春的怀念,对美好事物的醉心和探求。它要求健康的、幸福的生活同春天的美景共存;无意地损害了健康而幸福的生活,是令人无比遗憾的。但是,如果连春天都没有了,还怎样探求新的生活?现在,风筝事件已成过去,小兄弟精神上的创伤也早已平复;而春天、青春,已渺不可求——“久经逝去”。最令人悲哀的是这种逝去,贯彻全篇的情绪也是这样的。这真是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

文章开头说,“我现在在那里呢?”在“严冬的肃杀”之中。这时,作者忆及逝去的春天。文章结尾说,又见到故乡的春天;而这时,“四面又明明是严冬”。这首尾的照应是由实而虚——由北京的风筝而想起故乡的春天;又由虚而实,——由回忆中的春天进入现实的严冬。

(摘自《〈野草〉艺术谈·寻求那逝去的青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6.多角度理解(李允经)

《风筝》是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有人说:“这一篇……是在解剖自己,在深刻地批判自己”(李何林《〈野草〉注释》)。有人说:《风筝》中的“我”,“决不是鲁迅自己”,“也不是什么‘自我批判’。”(闵杭生《谈谈〈风筝〉中的我》)。意见尖锐对立。

一般说来,抒情诗中的“我”,多是作者自己,所抒之情,也应是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另外,是鲁迅在写作这篇《风筝》的五年多前,还写过一篇《我的兄弟》,也是散文诗,发表在1919年9月9日的《国民公报》上。五年多以后,鲁迅以为先前所作之《我的兄弟》“散失”了,所以又以《风筝》为题,再写一次。这前后两篇散文诗,虽字句有所不同,但所叙反对小兄弟放风筝的事却是相同的。这就告诉我们,这件令他内疚的事,是长久地萦回在鲁迅记忆之中的,是他曾经身历的实事,而不会是毫无根据的艺术的虚构。这样看来,《风筝》中的“我”,还是鲁迅自己,自我解剖也是这篇散文诗的中心内容之一。

幼时的鲁迅不喜欢放风筝,并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因为父亲早逝,他便以封建家长的资格来管束弟弟,不但不准他放,而且将他偷偷做的风筝踏毁了。多年以后,当鲁迅从一本外国书上知道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之后,先前那“精神的虐杀”的一幕,骤然在眼前展开,内疚而沉重的心绪袭上心头,使他坐卧不安,使他“惊异和悲哀”。

在袒露悔恨感情的艺术描写中,贯穿着自我批判的意向,同时也包容着对虐杀儿童天性的封建礼教的批判。鲁迅向来认为,善于自责和反省,是一种美德。他在一篇《随感录》中说过:“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他曾经发出过“救救孩子”,“解放幼者”的呼吁,而在《风筝》中更把这种反封建的思想斗争深化到自我心灵的深处。毫无疑问,读了这篇散文诗,人们都会为鲁迅这种高尚情操所感动。

但是,如果把自我解剖视为《风筝》惟一的内容,恐怕也有失片面。

《风筝》开头的两段和结尾的一段文字是感情浓烈的。作者写道:“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这说明,鲁迅这时已经历了由五四革命高潮到低潮的变化,他的情怀也由亢奋步入了沉寂。20年代中期的军阀混战,新文化运动的分化,教育界的复古读经,文苑里失恋诗的盛行等等,已使他感到黑暗笼罩着一切,正如同置身于肃杀的严冬,并使他分外地感到了深深的“惊异和悲哀”。也正因为如此,他就更加渴望“春日的温和”。

“春天”,在诗人的笔下,往往是“希望”“青春”“生命”“理想”的同义语。在《野草》的不少诗篇中,我们和这些字眼相熟。在《希望》中,诗人曾盼望着青年的奋起,追寻着“身外的青春”;在《雪》里,作者不是曾由江南的雪花,联想到“青春的消息”吗?而在《风筝》中,鲁迅又以“严冬的肃杀”和“春日的温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抒发着一种对于“春”的挚爱和“冬”的憎恶的感情。

风筝是报春的天使。孩子们因为渴望春姑娘的来临,才用风筝去迎接她、打扮她、赞美它。春的到来,意味着寒冬已被击退。在江南,每当风筝时节,山桃吐蕾,杨柳抽芽,和孩子们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从观赏春光的角度看,那真是令人神往而畅快的境界啊!然而,眼下的北国,虽然已是初春,天空也有一二风筝浮动,但地上满是积雪,又哪有半点春意!春神在受难,冷气威迫她,寒冬摧残她,这难道能不令人感到“惊异和悲哀”吗?当年,小兄弟以风筝迎接春天,自己却演了一场精神虐杀的恶作剧,至今难以追悔!那么,现在,小兄弟的“春天”又在哪里呢?我的“春天”何在呢?四周都是黑暗,又是谁在制造黑暗呢?当代百花凋零、生灵涂炭的精神虐杀者又是谁呢?春光时节竟无春,春光季节竟是冬,这又怎能不使诗人产生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呢?这是人民的悲哀,时代的悲哀!在这里,诗人已透过自己感受的层层淤积,对于那污浊、腥秽的现实发出了强烈的抗议!正因为这样,诗人的感情也就不能不由“悲哀”而走向“悲愤”。他在篇末写道:“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是诗人的悲愤,也是人民的悲愤。由此可见,对于“春”的渴望和对于“冬”的抗议,也正是《风筝》的又一重要思想内容。

将幼时因“精神虐杀”而引发的深沉的自责,和对于眼前“社会虐杀”的强烈抗议巧妙地加以揭示,将自我批判和社会批判成功地加以结合,乃是散文诗《风筝》的写作特点。

三、鲁迅的《风筝》原文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因为:

鲁迅有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鲁迅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

“我”过去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作为兄长,严格管束弟弟,原是为弟弟有出息,现在反思起来,当年为落后观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径实在是“精神虐杀”的行为。从这一幕里,我们可以看出鲁迅童年时代长幼之间很不平等的封建秩序。“论长幼,论力气,他是敌不过我的”,可见作为兄长的粗暴行径是以暴力为基础的。鲁迅把自己写得很粗暴,字里行间深含自我谴责的意味。做弟弟的呢,兄长不许放就不敢放,只得偷偷做风筝,被兄长发现,惊惶失措,快要完工的风筝被兄长践踏,也毫无抗争的意思,除了绝望,没有一句抗辩的话。

3.“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之得沉重着。”

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从手足之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要讨小兄弟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鲁迅看到外国的儿童教育主张,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愿儿童精神从此不受压制,从此能够健康成长。

从鲁迅的自省精神看,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鲁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思的问号。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并不认为正当,以为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

初读后,可以感知鲁迅先生不是天生的智者,他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观念有落后的一面。但是鲁迅先生可贵的是,一旦接受科学思想,是知错必改的,鲁迅先生充满自省精神。鲁迅又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

鲁迅一旦接触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也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的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

“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的心因而不得轻松,只得沉重着,这又翻出一层意思。被虐杀者并不认为被虐杀,把兄长的行径视为合情合理,做风筝要偷着做,正说明自己也不认为游戏是“正当”的,一旦被兄长发现,自认该罚。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是尤其令人悲哀的。所以鲁迅只觉得这世界一片肃杀和寒威。

探究这篇散文,可以悟到这样一层道理,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惟有这样,才不至于干出逆情背理、愚昧落后的行为。

鲁迅先生的散文《风筝》,写于一九二五年,时年鲁迅先生44岁。生活的经历和思想的深广,使鲁迅先生对过往的事情有了深沉的思索和深刻的反省。想起儿时因不许放风筝而扼杀了弟弟的玩的天性而倍感悲哀。善于解剖自己的鲁迅先生,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反思,抨击了旧中国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引发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孩子的天性,如何让孩子在自由的天地中自由地生活和生长。

文章从在北京看风筝写起,由眼前景回忆起儿时江南放风筝的境况。而写北京的风筝只是一笔带过,却用浓笔写出了故乡放风筝的细细的情景。从时间和季节入手,写出了风筝的姿态颜色、形状。虽然“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周围的春的景色分明是一片“温和”。文章的一二两段构成了一个层次,引起了下文对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一事的具体描写。

由于我的“不爱”甚至“嫌恶”,便也将这一心情转移到弟弟的身上,因而也就顺理成章地反对弟弟去做。我是兄长,当然有着兄长的威严,弟弟也就只好“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看着小兄弟因风筝的落升而惊喜的情形,我却只有感到“可鄙”。

这一段是后面事情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整篇文章的关键。鲁迅先生一方面写出了小兄弟的“弱小”,一方面又写出了“我”的“强大”,兄长的“威风”和小兄弟的“无奈”的强烈的反差,为后文的发展和结果埋下了伏笔。

因而,当“我”发现小兄弟在偷偷地瞒着自己去做风筝的时候,便以兄长的威严毫不留情地折断了风筝的“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于是,我似乎是得了胜利,傲然地把他扔在了小屋里。这一段叙写很具体很细致。这是由上一层的原因而导致的必然的一种结果。

鲁迅先生虽然淡淡写来,但我们分明看到了字里行间浸透着的懊悔和悲哀。儿童的天性是纯洁的,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而玩具则是儿童的天使。当鲁迅先生感受到这一点的时候,已是中年以后的事情了。

接下来的,文章有了很长的篇幅,写出了我的懊悔和补过。但当我想了若干的方法终于可以得到这补过的时机的时候,得到的,却是更深一层的悲哀,那就是,小兄弟在长大之后,早已将这一切忘记了。时间和生命永不会给我这一赎罪的补偿,“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人世最大的悲哀莫过如此,过往的错误或许永无改过的那一天,这是悲哀中的悲哀呢!

文章的主题似乎是多面的。有对兄弟间浓情的抒发,有对封建家长制的鞭挞;有对自我的不留情面的解剖,也有着对过往的罪责的“无可把握”的悲哀。

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此文的一大特色,有以下几个层面。一是环境的对比:北京二月的肃杀寒冷和江南二月的热烈和温和。这一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浓烈的悲情和深重的无奈。二是人物的对比:小兄弟的弱小和我的强大。这一对比构成文章叙事的主体,也贯穿文章的始终。三是时间的对比:这时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我的前后的变化,一是小兄弟的前后的变化。我的变化是主要的方面,小兄弟的变化是次要的方面。但又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

三个层面的对比在文章中交织成深沉的叙事点,使得文章含蕴极深而感人极强。

文章的另一特色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给读者以清晰可寻的脉络,并成为打动读者的抒情的线,和三个层面的对比交织成一个浑然的整体。我的感情变化的线索是:对放风筝的“嫌恶”,对小兄弟看放风筝的“可鄙”,看到小兄弟做风筝时的“愤怒”,折断风筝离开时的“傲然”,反思后的“沉重”和不得原谅后的“悲哀”。

首尾的呼应也是此文的一个特色。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本文的重点宜放在对文中作者“悲哀”心境的正确把握和理解,这也是切入到文章主旨的一个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文章写法上的一大特色。文章的难点是小兄弟的“忘记”,这也很容易引起初中学生的疑惑,宜简明讲解,只要扣住主旨去把握就可以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出的网赚游戏 一、可以提现到微信的赚钱游戏可以提现到微信的赚钱游戏修仙诀红包版修仙诀红包版是一款只要快速升级就能获...
新出的企鹅游戏有哪些游戏 一、qq养企鹅的游戏叫什么免费领svip的qq养企鹅的游戏叫超级萌宠。领取svip领取步骤如下:1、...
521新出的游戏 一、启动魔兽世界时弹出的对话框,该怎么办进不去解决方法:【1】下载游戏检查完整性,可先试试兼容模式运...
新出的黑塔攻略游戏 一、黑塔利亚APH 米英同人游戏《Pain&Gain》下载+攻略【特殊事件入手条件】※带星号的为米英...
新出的单机rpg游戏 一、十大RPG单机游戏我心中的10大:NO1:最终幻想系列(这个毫无争议,销量口碑决定一切),NO2...
甜瓜游乐场新出的恐怖游戏 一、介绍几个好玩的射击类游戏4399小游戏 FLASH分类射击类狙击精英2火枪手炮弹人危机任务狙击神...
新出的皮皮侦探游戏叫什么 一、皮皮哥游戏解说最新如何下载下载地址:类型:安卓游戏-益智休闲版本:我的皮皮猫游戏v1.0.1大小...
腾讯游戏新出台的规则 一、腾讯游戏最新防沉迷规则是什么1、【游戏时长限制】未成年用户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的2...
电脑上新出的吃鸡游戏 一、电脑上玩的吃鸡游戏叫什么名字叫《绝地求生:大逃杀》原版名称:PLAYERUNKNOWN’S BA...
穿越火线新出来的跑酷游戏 一、穿越火线里玩生化模式该怎么跑酷在穿越火线的生化模式当中,跑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它可以帮助你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