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爆竹
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
2、舞龙
早在汉代就有舞龙祈雨的活动。当时四季祈雨,春舞青龙,夏舞赤龙或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舞龙时,锣鼓喧天,爆竹齐鸣,场面十分热烈。每一个动作都有名号,诸如:“二龙戏珠”“二龙出水”“黄龙过江”“白龙出洞”“穿越龙桥”“银龙翻江”“金龙倒海”“海底捞月”。
3、舞狮
耍狮子活动比较经典的动作有:狮子蹦上高桌、狮子过独木桥、狮子翻跟头。舞狮主要有麒麟、狮、客仔狮、外江狮四种,唱区主要有西秦曲、白字曲、潮州曲等多种。初一、初二最热闹。舞狮子的队伍挨家挨户舞弄,到了人家门前,说声“恭喜”之后就开始吹奏起来,直到主人掏出红包。
4、逛庙会
庙会又叫“妙会”“庙市”或“节场”。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就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
5、打陀螺
一种古老传统民俗游戏活动,用鞭子连续抽击一圆锥物体,使之在平滑地面上旋转。它历史悠久,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中曾出土陶制小陀螺。陀螺有陶制、木制、竹制、石制多种,以木制居多。木制陀螺为圆锥形,上大下小,锥端常加铁钉或钢珠。
过年游戏有气氛的游戏有吹纸杯,愤怒的小鸟,双人运球等。
1、吹纸杯:桌上倒扣着纸杯,每个孩子一个,用吸管来吹纸杯,桌上的缝隙可以当作终点线比看,哪个谁吹的最远,最快。这也是锻炼孩子肺活量的健康游戏。
2、愤怒的小鸟玩法介绍:妈妈们肯定深知电子产品对孩子们的危害,现在将手机里愤怒的小鸟游戏,搬到家中,让孩子体验现场感的游戏氛围,用废弃的纸杯或者奶粉罐如题依次摆好,家里的毛绒玩具当作小鸟子弹,开始你们的愤怒小鸟之旅。
3、双人运球,玩法介绍:两个人的腰部夹着一个气球,家庭分组进行,比比看哪个小组在一分钟内运送的球最多。
4、抬花轿:筹备三张床单,以单位为接力赛,让三组家庭为一组,两个大人一个孩子,受到指令后第一个家庭抬着花轿往前跑,用床单将孩子兜起来就是抬花轿,然后接力第二组家庭,谁用的时间最短谁就获胜。
5、叠叠乐:筹备10八个易拉罐,每六个易拉罐为一组,每组家庭一个孩子一个大人,一共六组家庭,站在起跑线,在对面的终点安排六个易拉罐,受到指令后,孩子从起点跑向终点,拿回一个易拉罐返回,然后家长进行垒高,谁最快将易拉罐垒完谁获胜。
过年习俗:
腊月二十三祭灶,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
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腊月二十三的晚上,要把灶王爷和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不过,祭灶时要把关东糖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让灶王爷别说坏话。
腊月二十四扫尘,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春节玩游戏如下:
互动性比较强的游戏有比如抛绣球、夹乒乓球、七拼八凑等等。两人拔河。每两人一组,背对背骑马桩的姿势站立,然后弯腰将两手从自己胯下伸出与对方相握,用力量在保持自己不动的前提下让对方先移动。此游戏只限于男性,由于姿势并不优美,再加上参加人员有一定限制性,所以并不太适合单位的联欢活动。<br>传呼啦圈。这个游戏要较大的场地和较多人参加,恐怕也不是特别适合。若干人一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封闭的圆圈,在其中一人手臂上套上一个呼啦圈,比赛开始时,各小组同时运动,在不许用手的情况下,把呼啦圈穿过每个人的身体,最后传一圈,最先完成的一组胜出。呼啦圈不能太大,否则穿越的时候太容易,也不能太小,让大家都穿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