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找朋友》
1、游戏目的: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游戏准备:A.若干套1到9的数字卡片。B.每次游戏前发给每个学生1张.
3、游戏过程:
A.把几套从1到9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全班同学,戴在胸前.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做丢手帕的游戏,捉到谁,谁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来搭救自己.
B.数字凑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两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还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C.根据找到朋友的人数多少,大家用掌握声进行奖励,找到一个朋友,鼓一次掌,找到两个朋友鼓两次掌,以此类推.
二、《摸几何图形》
1、游戏目的:训练学生用触摸的方法对看不见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巩固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特征辨认。
2、游戏材料: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硬纸片若干,一个纸盒,一块大手帕。
3、游戏过程:
A.将若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硬纸片放进纸盒里,用手帕盖好
B.纸盒外边分别放一块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C..一个小朋友把一只手伸进纸盒摸图形,另一只手在纸盒外边拿一个与摸到的图形同类的图形,然后将摸到的图形拿出来进行比较。如两只手中的图形确是同一类型,得10分,并可继续摸一次;如两只手中的图形不是同一类型,不给分,且不再摸。
注意事项:盒子里面的图形与盒子外边的图形尽可能大小相等,否则会给儿童做游戏带来难度。当然增加难度,可以加上各种立体图形。
三、《搭积木》
1、游戏目的:A.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B.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游戏准备: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3、游戏过程:
A.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B.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
C.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由各小组推举的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
D.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四、《拼一拼,摆一摆》
1、游戏目的:A.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B.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游戏准备:A.教师提前准备一个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摆的玩具。B.每个学生准备与教师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
3、游戏过程:
A.教师分步描述自己的玩具.(玩具不要让学生看见)
B.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逐步拼摆.
C.教师将自己的玩具展示给学生看,全班同学一起评选与教师玩具相似的作品.
D.谁的作品和教师的玩具最相似,哪个学生就获得“小小设计师”的称号.
五、《猜猜看》
1、游戏目的:A.通过游戏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认识.B.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2、游戏准备:每人准备一盒积木。
3、游戏过程:A.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两名学生.B.将积木放入课桌中,其中一个学生随便摸出一块积木(不要让另外一个学生看到),然后摸的学生说明积木的特征。
扩展资料:
生活中的数学游戏就是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来锻炼孩子数学思维的活动。可以发现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或天赋。
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正确的早期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而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陪孩子玩。
在孩子一年级期间,我们经常和他玩各种数学游戏,不仅培养了他的数学思维,还由此发现了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
玩积木:积木是帮助孩子认识几何图形的最佳工具。通过搭建积木、拼装积塑,可以培养孩子的空间立体意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生活中的数学游戏
适合小学生玩的课堂游戏5-10分钟左右
例如:反义词游戏、击鼓传花游戏、孙悟空定游戏、成语接龙游戏、嘴巴手指不一样游戏等。
1.反义词游戏:
大西瓜小西瓜,水果可以变化,在说的同时用手做相反大小的动作。如,老师说大西瓜,小朋友要比划小西瓜。
2.嘴巴手指不一样:
嘴巴说5以内的任一数字,同时一只手笔划不同的数字。比如嘴巴说3,手指可以比1245,就是不能比3。
3.成语接龙:
前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是后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
4.二十四点游戏:
随便出4个数字,加减乘除随便用,最后能等于24就行,但是一个数字就只能用一次.或者带副牌去,请表现好的小朋友抽,这个更适合珠心算高阶的。
5.击鼓传花:
拿一个东西在孩子之间传,老师或孩子在前面敲的同时喊停,此时“花”到谁手里谁表演节目!
6.不差钱:
男生是一块钱。女生是五角钱。当老师说2.5元时。孩子们要迅速的凑满钱。没有凑满的小朋友受到惩罚。
7.孙悟空定:
当老师说“孙悟空定”,小朋友就定住不动,说“孙悟空变成猪八戒”,就模仿猪八戒,也可以变成其他的。
8.机器人,木头人:
老师说机器人时可以走动,说木头人时小朋友就要定住不动,做错了要退出游戏。
9.下雨啦:
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小雨是两个食指碰,中雨是拍手,大雨是拍大腿,暴雨是跺脚。
10.找耳朵和鼻子:
左手捏住鼻子,右手捏住耳朵,然后说123,拍手一下,换成右手捏鼻子,左手捏耳朵。这时看谁做的是正确的。再说123,拍手一下,换成相反的。反复进行,速度加快。
一《找朋友》
1、游戏目的: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游戏准备:A.若干套1到9的数字卡片。B.每次游戏前发给每个学生1张.
3、游戏过程:
A.把几套从1到9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全班同学,戴在胸前.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做丢手帕的游戏,捉到谁,谁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来搭救自己.
B.数字凑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两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还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C.根据找到朋友的人数多少,大家用掌握声进行奖励,找到一个朋友,鼓一次掌,找到两个朋友鼓两次掌,以此类推.
二、《摸几何图形》
1、游戏目的:训练学生用触摸的方法对看不见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巩固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特征辨认。
2、游戏材料: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硬纸片若干,一个纸盒,一块大手帕。
3、游戏过程:
A.将若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硬纸片放进纸盒里,用手帕盖好
B.纸盒外边分别放一块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C..一个小朋友把一只手伸进纸盒摸图形,另一只手在纸盒外边拿一个与摸到的图形同类的图形,然后将摸到的图形拿出来进行比较。如两只手中的图形确是同一类型,得10分,并可继续摸一次;如两只手中的图形不是同一类型,不给分,且不再摸。
注意事项:盒子里面的图形与盒子外边的图形尽可能大小相等,否则会给儿童做游戏带来难度。当然增加难度,可以加上各种立体图形。
三、《搭积木》
1、游戏目的:A.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B.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游戏准备: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3、游戏过程:
A.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B.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
C.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由各小组推举的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
D.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四、《拼一拼,摆一摆》
1、游戏目的:A.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B.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游戏准备:A.教师提前准备一个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摆的玩具。B.每个学生准备与教师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
3、游戏过程:
A.教师分步描述自己的玩具.(玩具不要让学生看见)
B.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逐步拼摆.
C.教师将自己的玩具展示给学生看,全班同学一起评选与教师玩具相似的作品.
D.谁的作品和教师的玩具最相似,哪个学生就获得“小小设计师”的称号.
五、《猜猜看》
1、游戏目的:A.通过游戏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认识.B.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2、游戏准备:每人准备一盒积木。
3、游戏过程:A.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两名学生.B.将积木放入课桌中,其中一个学生随便摸出一块积木(不要让另外一个学生看到),然后摸的学生说明积木的特征。
扩展资料:
生活中的数学游戏就是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来锻炼孩子数学思维的活动。可以发现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或天赋。
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正确的早期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而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陪孩子玩。
在孩子一年级期间,我们经常和他玩各种数学游戏,不仅培养了他的数学思维,还由此发现了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
玩积木:积木是帮助孩子认识几何图形的最佳工具。通过搭建积木、拼装积塑,可以培养孩子的空间立体意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生活中的数学游戏